文章詳情
斷樁產生的原因
瀏覽量:3017 發布時間:2020.12.28所謂斷樁是指泥漿與水泥砂漿混合物把灌注樁的上下段混凝土隔開,使混凝土變質或截面受損,成為斷樁。斷樁是施工過程中的一個嚴重質量問題,如果處理不當,樁就不能使用。因此,在灌注時應注意防止斷樁。造成斷樁的常見原因如下:
1、灌注時間長,混凝土表面流動性差,埋管深度淺,連續澆筑的混凝土穿過表層上升,將摻泥的表層覆蓋包裹,造成破碎樁或樁身夾泥。
2、導管提升過猛使混凝土卡管時,常常使用抖動管迫使管道內的混凝土掉落。此時,管道不會從混凝土表面升起(只有埋深變淺),然后可能會有泥漿混入,形成樁身夾泥。如導管提離混凝土面太大,它就會變成斷樁。
3、深度測量不準確,因為可能沉積在混凝土表面厚泥中的泥漿被誤認為是混凝土,并誤判混凝土表面高度使導管提高混凝土面成為斷樁。這種事故也可能由于導管拆除規模上的統計誤差而發生。
4、灌注中途,混凝土管或管道嚴重漏水,需搓出導管才能處理,也會形成斷樁。
5、突然停電,發電機或發電機也沒有突然故障,攪拌設備或起重機突然損壞,突然暴雨無法繼續澆灌等等,因此停頓時間太長,不得不將導管提離混凝土面形成斷樁。
6、混凝土澆筑時孔壁發生塌陷。
7、澆筑前混凝土的比重和砂粒含量過大或泥漿粘度過小,灌裝過程中泥漿或砂土中出現大量沉降,造成混凝土內埋管深度過小。
8、混凝土的離析導致混凝土強度的下降,嚴重的也會導致樁的斷裂,造成混凝土離析的原因是灌注樁在灌注之前就出現離析,在混凝土澆筑過程中,管內的入口水使水泥與骨料發生分離,在灌注過程中,混凝土中導管的埋深過小,首批混凝土中已被泥漿離析的部分混凝土沒有上翻而留在樁的內部。